首页 烟草资讯 正文

新旧动能转换 品牌如何处理新老产品关系?-品牌的隐形分化

新旧动能转换 品牌如何处理新老产品关系?

得益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样得益于“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的方针政策,近年来烟草行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品牌有新动力、产能有新布局、发展有新势能、文化有新内涵。具体到新旧动能的维度来看,绝大多数品牌的新老品规表现都较为出色,经典品规风采不减,市场表现趋于稳定且稳中有升,新产品生机勃勃,培育初见成效,涌现出一批长势良好的新品。但是,在品牌内部,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新老产品之间难免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资源分配自然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那么,品牌方该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新老品规协同发展?

新品VS经典,究竟孰胜孰负?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算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要颇费一番思量。众所周知,新产品代表了企业新的价值主张和发展方向,小范围上市时固然有着一定的溢价能力,但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发展几年后如果没有起色就会黯然退市。尤其是近些年市场环境云波诡谲、几多变幻,多元化、个性化消费潮流明显,新品培育成功率并不尽如人意,浪费了一定的市场资源。

老产品上市时间长,市场实力深厚,经过长期的品牌培育和市场教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固定消费人群。其取得的成绩是对既往市场状态的总结和梳理,但是经典品规依然是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的产物。因此,经典有余而创新不足,产品形象老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过于倚重老产品,必然会产生后劲乏力的局面;过于倾向新产品,新品培育成功率又不尽如人意,品牌方在资源分配上究竟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在实现新老产品“平滑”过渡的课题上,可以采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与培育释放新增动能并重的方法双管齐下。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所谓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即为做好老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状态维护,努力赋予老产品新的生机活力,重塑品牌形象和价值。前文已经提到过,经典产品“久经沙场”,早就获得了相当一部分的忠实拥趸,相比全新的品规来说,更是一份天然的市场基础。与其忽视,不如将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起来,以产品迭代的方式实现经典品规的创新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有品质、更具美感、更富文化的 “二代”升级产品。红塔山(大经典1956)、利群(新二代)、钻石(玫瑰二代)、白沙(精品三代)等莫不如此。

其中尤以白沙品牌的“精品”系列最具代表性。1995年,白沙(精品)自1995年面市以来就深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白沙(精品)渐成规模、市场覆盖面扩大,白沙品牌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时至今日依然在一部分情怀型消费者的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后来,白沙品牌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白沙(精品二代),在继承白沙(精品)优良基因的基础上,在品质和包装上都做了一定升级优化,蓝色的主色调亮眼,吸味也更加醇和,让白沙“精品”系列的优势上移到三类烟阶段,这一年以精品系列产品为主导规格的白沙品牌销量突破100万箱,成为规模竞争力的象征;

基于规模领先向价值跃升的战略考虑,白沙“精品”系列开始全新升级,2016年上市的白沙(硬精品三代)包装设计以现代中性灰的咖色为基色搭配植绒触感纸,让 “精品”系列的质感提升到全新阶段。

白沙“精品”系列的焕新升级从白沙(精品)到白沙(精品二代)再到白沙(精品三代),将来很有可能还要继续升级。一路走来,白沙“精品”系列提升的不仅是产品品质、品牌形象,更是品牌结构。从85元/条到110元/条再到如今的150元/条,白沙“精品”走过的升级路,是烟草品牌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拉升产品基座的典型案例。

培育释放新增动能

培育释放新增动能,即创新发展新动能,关键不仅仅在于调研、推出新产品,更在于提高品牌培育质量和效率,精心呵护、规范引导创新产品持续健康成长。

从新产品推出这一角度而言,创新并不是鼓励企业一味地以新换旧,“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而是以“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路径满足需求、引领消费,真正连接起供给侧和需求端。想要提高新品成活率的关键在贴近需求、洞察需求、满足需求进而引领需求。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实力所在,脚踏实地做研究、实事求是谋发展,而不是追逐所谓的“风口”,跟风式研发、比贵式营销早就应该成为过去式,未来一定属于那些善于谋篇布局并且有一定战略定力的品牌。

当然,发展新动能不仅在于推出产品,更在于培育产品。比如说“中华”品牌新品培育成效显著,在“老两包”的基础上推出“新三包”,其中“中华”中支新品尤为值得一提,“金中支”与“双中支”不仅开拓了中支烟的新格局,更是引领了中支品类的新未来。又比如,在细支烟发展“前途未卜”之时,南京品牌在细支品类上十年磨一剑,南京(炫赫门)、南京(十二钗烤烟)、南京(雨花石)三个支柱性产品,成为细支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利群品牌近年来在特色品类上的发力,也颇具亮点。在认可、欣赏这些品牌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这些事实:只有市场做的实,才能让新品走得远。培育功底要扎实,在渠道运营和产品推广下笨功夫,同时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伤害品牌的基本面。

当然,除了以上两点,笔者认为还是要梳理好现有品规,淘汰落后产品,让优质产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建立良性发展的全新格局。那么,工业企业应当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品牌指标体系,强化产品考核评价,精简在销规格数量,自行进行产品淘汰轮换,加快形成各价位段重点突出、集中度高的新品牌发展体系,推进卷烟品牌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

其中,精简产品规格,提高集中度不容忽视。拿行业内典型的大品牌、强品牌来说,“中华”品牌的规格数量不超过10个,“利群”和“南京”品牌均不超过30个,三大品牌的品规数量都不多,这说明品牌做强首先体现在规格做精上。

错位发展格局下,新产品和老产品协调平衡,必然能够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实现不同的战略目标,并服务于整个品牌发展的大局。

2022年黄山开局剑指超高端

2022年甫一开局,黄山品牌的第一个重磅动作,便落在了超高端卷烟上。黄山天都系列再出新产品——天都中支,并率先在合肥、滁州、六安上市。从黄山近年来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来看,围绕「天都系列」进一步布局、强化超高端占位,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导向性、战略意义的举措。

一方面,从品牌自身发展看,进一步丰富了天都系列产品家族,对于塑造黄山品牌高端形象、丰盈天都品系内涵、展现石斛润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站在行业角度,天都中支携「甜润」之势能,以创新的科技、丰盈的文化,剑指千元价位,其背后透露出的是品牌强化千元引领、谋求高阶发展的雄心和决心。

自2020年,安徽中烟提出「甜润的徽烟」概念以来,依托「石斛」科技创新,打造「甜润」风格,实现了黄山品牌形象的焕新升级,以及全产品层面的价值赋能,开启了品牌的发展新阶段。纵观黄山品牌的发展,无论是普一类还是次高端,如大红方印、徽商新概念细支等产品,在甜润风格的加持下,实现了快速上量,推动着黄山品牌向行业引领性大品牌前进。

然而,对于黄山品牌来说,这显然只是其发展的1.0时代,随着「甜润的徽烟」不断深入人心,如何让「甜润」渗入更高价位段,实现产品在更高端消费人群的心智引领,则是品牌发展的2.0时代的发展方向。而落脚点显然是超高端。

超高端卷烟作为行业增幅最快的品类,对于各大品牌来说,既是结构支撑,更是树立形象、提升价值的关键。黄山品牌去年以来就在超高端上进行了三款产品的布局,如今在新年伊始就推出「天都中支」,「天都中支」入局超高端,可以说是黄山品牌进阶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要求。

首先,「甜润」理念持续升级,需要高价产品的支撑。

天都中支正是「甜润的徽烟」的系列产品的集大成者,是品牌焕新、风格成型之后,甜润理念的进一步升级和高端进阶的又一产品载体。

其次,天都中支布局超高端,顺应趋势,正逢其时。

随着中式卷烟发展进入新发展周期,超高端作为行业最具价值、最具增长潜力的价位,将迎来又一轮增长动力焕新。尤其是中支烟的快速布局,必将成为未来高价烟的新动力。从天都产品本身看,这款产品顺应了超高端新消费崛起的趋势,满足了高端消费人群追求高品质、新技术、文化共鸣的消费需求。

甄选皖南焦甜香优质生态烟叶,自主研发焦甜香核心配方,香气典雅,烟气醇厚,唇齿留香,回味悠长,尽显天都经典香味特征和烟气特色;

集成安徽中烟非燃烧改善技术体系的最新创新成果,自主种植原生态米斛精华智造石斛颗粒,二元科技复合滤嘴,香气典雅,烟气润津,让甜润通过科技更加彰显;

定位「文化中支」,通过包装大美黄山、云海苍茫的审美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现徽烟之美,传递的人生品牌、格调、境界。

2022年将是行业格局演进的关键一年,卷烟的新旧动能转换、新老产品迭代的速度将加快。尤其是超高端格局迎来新的重塑周期,新品牌的入局,必将激活新竞争、创造新需求。新时代、新消费呼唤新的产品,而当推动黄山品牌「脱胎换骨」的「甜润」之风吹向超高端,在带动甜润理念高端升级的同时,也为必将超高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超高端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价值的全面升级。

大品牌,新时代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可以说,以集体向好、集体向前为背景,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消费环境的演变、品牌格局的重塑所带来的新机遇,大品牌正在从恢复性发展的过渡时代向着全新的、从未涉足的新时代进发。

回溯行业大品牌发展历程,上一次发展高峰期应该是2015年左右。在此之前,在规模取向导引下,尤其是“532、461”发展目标的推动,形成了彼时的大品牌时代。

在此之后,经历了“调整五年”和阶段性的“休养生息”之后的大品牌,以新消费、新需求、新目标为驱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销量稳定、状态向好、创新动能充沛的发展周期。

特别是近两年,新的“136、345”品牌发展目标,激励着大品牌抢占位、争位次,使其焕发出了空前的创新发展热情。

前后对比,尽管大品牌还是大品牌,名单基本没变,但其发展方向、前进动能、竞争门槛、发展目标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一,发展方向的转变。当下的大品牌,可以说基本完成了从规模驱动向结构驱动的发展方向的转变。当然,这也是整个行业大趋势、大取向。但对于大品牌来说,意味着结构增长红利的释放,将是新时代推动大品牌保持新一轮增长的基础条件。

第二,品牌动能的更迭。伴随着细支烟、中支烟的大发展,大品牌内部增长动能从传统产品向创新品类的更新迭代。

从目前来看,多数大品牌已经完成了新旧转换,甚至形成了新的单品效应,尽管面临着如何为新产品持续注入活力的课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为大品牌的在传播、圈层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抓手。

第三,入局门槛的提高。“136/345”品牌目标为大品牌树立了一个发展目标,但当下行业许多品牌已经超前、超额完成了这一目标,比如像芙蓉王这样纯一类200万箱大品牌的出现,这意味着大品牌的入局门槛“水涨船高”。那么,未来或许一类烟将成为大品牌新的评判标准,新的更高标准无疑为大品牌的发展树立了新的追赶方向。

第四,发展目标的升维。在行业持续向大品牌倾斜的政策背景下,十多个“规模大、价值高、竞争力强”的更高维度的发展目标,正在成为大品牌新的占位目标,也将成为大品牌竞争的维度,推动着新时代的大品牌在竞争形式、竞争内涵、竞争对手划定上做进一步升级。

上述这些变化,既是大品牌进入新时代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新的特征表现。面对这些新的特征和变化,接下来的大品牌,固然要面对新的问题、解决新问题,但有着行业政策聚焦、大品牌品牌自我发力,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机遇。

比如,近年来为适应新消费、新需求,许多大品牌开启了自我焕新模式。这种焕新无论是品牌形象的丰盈、文化内涵的充实,还是营销创新的加码,亦或是产品品质的升级、风格的重塑等等,这背后正是对大品牌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所展现出的强烈的发展意愿。

大品牌从来都是动态的。对比2015年之前,新时代的大品牌,其内部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既有南京这样的细支大品牌的横空出世、扶摇直上,也有利群、黄鹤楼这样品牌的不动声色、稳步前行。

但不管怎样,新的时代对于任何大品牌来说,都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即使那些已经掉队的品牌,新的发展周期中,我们依然看得见翻盘的机会。

品牌的隐形分化

尽管这几年很多品牌都在保持增长——不少品牌更是实现商业销量、销售收入、单箱结构「三个增长」——但状态、活力和后劲各有不同,有些品牌只是普惠式增长,跟随大盘水涨船高,离不开「十六字」调控方针的状态托管、增长兜底。说直白点,看似状态良好,供需两旺,其实相当一部分品牌就是市场投放不足的补充。

有些真的很好。对于那些实现——尤其连续保持——销量、收入、结构「三个增长」的品牌,不管结构效益型品牌持续的规模扩张,或者高价值上的结构提升、高基数上的规模扩张以及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保证更快的结构提升,特别是完成好新旧动能转换、新老产品衔接,也就保证了充分的市场状态、品牌活力,奠定了可持续的增长后劲、发展前景。

有些是看起来不好。对于结构提升,一些品牌不仅有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的坚持,更有抓住增长压力不大时间窗口来以空间换结构反向操作的智慧,看似在一片形势大好中逆势销量下滑,反而有着更多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哪怕有销量下降的短期阵痛,甚至事倍功半的艰苦过程,但所有为结构提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假以时日也能够海阔天空。

有些只是看起来很好。有些品牌虽然实现了销量增长,但增长依赖于基座产品/单箱批发均价以下产品、集中在本土市场,单箱批发均价增长缓慢,甚至于还出现结构下降,剔除掉那些高结构品牌,以及他们阶段性的以价换量,反而是那些原本结构就不高的品牌,再不抓紧时间补齐结构短板、构建结构增长点,今天销量增长的保质期也只有今天而已。

透过品牌结构水平、结构提升速度、中高端产品销量/比重/增量、省外市场状态表现,包括一类烟和创新产品的成长性、竞争力这些常规视角,要看到品牌发展——数据之下、增长之外——的隐形分化,比落后于大盘更严重、更危险的是,发展缺乏质量、增长缺乏后劲、市场缺乏活力,以及面对市场成长、需求变化的迟缓、愚钝。

一个大的背景是,不可逆的需求多样化与不充分的供给多元化。

首先是需求多样化。这背后,既有年轻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趋势,「不从众」与「悦己」构成了新的消费趋势和消费主张,原来的、现有的品牌表达、产品供给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也有注意力分散、碎片化需求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有看不见的新物种入侵,还有想不到的新习惯形成。

面对这样的趋势变化,有积极主动响应的一面,这几年围绕激发品牌层面的年轻化、鲜活感和强化产品层面的细分特色,作了不少尝试和探索,并带来了中支、细支的持续成长;也有受限于能力不足、效果不好的另一面,面对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物质需求,现在的产品供给是有差距、有不足的,数量的平衡还未转化为质量的满足。

这就带来了向大品牌的消费回流,细分、创新、特色这些原本天然地站在大品牌的对面,也是难以避免的短板弱项,但因为一再的新品不新、细分不细、创新不新、特色不特,反而让大品牌的市场基础、品牌影响和渠道、终端动员能力得以充分释放,再加上大品牌围绕创新特色产品的补齐短板、加快上场,加速了大品牌的市场扩张、消费扩大。

与之相对应,则是不少新产品昙花一现、不温不火、后劲乏力,并因此拖累品牌整体缺乏活力、缺乏张力。尽管严格开发准入、收紧产品宽度从源头上为新品开发提质增效创造了氛围条件,但还没有对等体现到新品开发质量和能力的提升上来,品牌自我感觉的创新特色与消费者的期待之间还有明显的差距,并不断还原为大量的上柜型销售、尝试性消费。

接下来,品牌发展不仅会继续更强对更强、更高对更高、更快对更快,品牌之间也将是没有秘密的明面竞争。

也还要看到,中支、细支的创新红利、细分红利正在消减。这并不是看空中支、细支的前景与增长,中支、细支已经并还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扮演结构提升的主力作用,而是要看到:中支、细支的普及化消解了新鲜感,绝大部分新品都围绕中支、细支展开,意味着中支、细支的常态化、常规化,消费者的选择不断从形态差异逐渐回归到品质特色以及品牌认同上来。

其中,既有中支、细支大单品呈现出加快成长的态势,已经有多个年销量突破10万箱一类细支、一类中支大单品逐渐成长起来,这些品规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实现了蛋糕实现了蛋糕切分的最大化;也有中支、细支准新品、次新品销量下降的现实,单是今年1月份,就有至少10个以上一类中支烟同比下滑。这背后,还有不少中支、细支新品依然不成体系的形单影只。

这些外部环境持续的变化、市场需求不断的进化制造了品牌发展隐形的分化,在看似齐头并进、形势大好的背后,如果满足于眼前的增长、依赖于增长的惯性,难免会让品牌对外部形势和自身状态有误判,这样不仅忽略了品牌建设的大好时机,也错失了转型提升的时间窗口,就像那些三类烟大品牌高光之后也曾经一度反弹,却最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话题回到「不可逆的需求多样化与不充分的供给多元化」上来,面对消费升级、消费分化、消费,于品牌个体或许只是分化,不过多少、快慢、高低而已,甚至于此起彼伏、此消彼长,但长此以往,当消费者逐渐从「没得选」发展到「不愿选」「不会选」,这对于行业全局和长远则是巨大的风险与现实的挑战,没有人会等着马车像汽车一样快速、便利。

对于包括电子烟在内的新型烟草制品,依法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但显然不能因为纳入监管就因此而高枕无忧、麻痹大意,真正的挑战不是视线范围的产品或者品牌,而是新技术、新需求所带来的的冲击与分流,以及面对新技术、新需求的态度与方法,「更少危害、更低风险、更高满足、更多舒适」或许才是曾经从马车到汽车、未来从汽车到电车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需求分化是品牌分化的根源,品牌分化是需求分化的缩影,既要看得见品牌分化,更要关注到需求分化。

细支品类16年成长记

从设备上拆卸下来,等待维修保养的分离轮。尹屾摄

最是春光催人进。

听,脚步铿锵、设备齐鸣……这是来自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卷烟厂的生产“乐章”。在20台套卷接包机组的“交响乐”中,烟丝入列、滤棒对接、烟支成型,苏产细支烟就这样经由一排排流水线款款而至。

2006年引进厂里的PROTOS1-8 GDX2是这一生产阵列中的“老班长”,在这台设备大大小小的构件中,“分离轮”的运转时间最久,至今已经服役了16年。这个外观看似并不起眼的机械组件,在烟支成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切为二的光支烟必须经过它的“妙手”才能完全分离,从而为后续对接过滤嘴做好准备。

16年后的今天,分离轮还在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而细支烟这个当初的萌芽,已经被时光筑成为闪耀的里程碑——

从2006年引进第一台套细支烟卷接机组,开创中式细支卷烟高速化、大规模生产的历史,到如今形成20台套中速、高速全阵列,产品全部细支化,南京卷烟厂在全国细支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上阔步前行。

从第一款苏产细支烟扎下“梦想的种子”,到如今中式细支品类“繁花锦簇”,梦想照进现实,品类创新不仅成就了一个品牌,改变了一个企业,也深深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

纵观历史,烟草行业从来不乏革新的意志、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细支烟品类更是集大成者,它的诞生集中体现了行业紧跟时代、开拓进取的理想追求。时间已经证明,这一全新品类不仅开启了中式卷烟发展的新潮流,更似一缕春风,为奋力前行的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中式卷烟的细支之“梦”,萌发于2005年。

其时,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分层化、需求小众化、消费个性化等新特点日益明显,“大气候”下的国内卷烟市场出现了一种追求特色、崇尚个性的新趋势,市场对产品创新的呼声愈加强烈。

聚焦行业发展,2002年以来,“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正式拉开了国产卷烟品牌做大做强的序幕。从颁布《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到出台“两个10多个”,产品创新迎来更加有力的政策环境。

潮流大势,浩浩荡荡。

市场变奏,引发了新旧动能变革,烟草行业用行动证明:“闯新路才会有出路。”

勇于探索的江苏中烟是这条新路上的拓荒者。那个时候,国内卷烟市场上已经出现诸如“爱喜”“摩尔”等国外细支烟品牌,对于细支烟这一新品类,不少人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对其国产化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有的认为细支烟很难占有主流市场,发展不好就会成为企业包袱;有的担心其难以融入企业的品牌谱系,可能会对传统品牌的市场形象造成损伤,等等。

新的十字路口前,徘徊犹疑,还是坚定不移?

面对品牌林立的外部竞争和换挡提速的发展需要,江苏中烟坚毅地向前迈出了第一步,战略指引“南京”品牌承接细支品类创新转型,从此走上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新道路。2006年,苏产第一款细支烟“梦都”(细支型)在南京卷烟厂生产下线,这也是国内第一款,中式细支烟的先河由此开创。

此后十年,经过艰难起步、深耕市场、持续改进,江苏中烟筑牢底座产品,填补高端产品,打造形成了丰富明晰、特色鲜明的苏产细支烟产品链条。在引领者的带动下,行业工业企业也纷纷进入新蓝海,细支烟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小众”走到“大众”,一步步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更为关键的是,细支烟打开了品类创新之门。在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行业工业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破与立、创与闯,中式卷烟品类从“香型”到“体格”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迭代升级,而且速度加快,创新品类相继问世、百花齐放。随着品类创新持续深化,常规卷烟与“细中短”等组成的品类新格局初具雏形,新品类以强劲的生命力成为拉动大盘的新动能。

2018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2015~2017年度行业十大优秀卷烟新产品”的亮相证明了这一点。从品类的角度看,十大新品,常规卷烟有5款,细支烟有4款,短支烟有1款。常规卷烟与新品类各占半壁江山,特别是细支烟,无论是销量、结构,还是份额、市值,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新品的表彰从产业层面传递出了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中式卷烟品牌新优势的清晰信号。

“供给侧”精准对接“需求端”,根深则叶茂。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烟草行业深刻把握国内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精准洞察新的消费趋势,力图在市场脉动中抓机遇。把握市场的“春江水暖”,行业企业以“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创新路径,满足需求、引领消费……

相继问世的新品经历了市场风雨的磨砺和检验,丰富了中式卷烟的家族谱系。中式卷烟顺“市”而为,以方兴未艾之势大踏步发展,真正连接起供给侧和需求端,从而带动了市场升温、发展升“极”。随着新的增长极加速崛起,创新品类助力中式卷烟品牌发展一步步跑出了“加速度”。

回顾品类创新的改革浪潮,行业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中提高品牌发展水平和锻造竞争能力,这其中既有传统品牌的革故鼎新,也有新兴产品的弯道超车;既有发展模式的腾笼换鸟,也有市场布局的重构优化。不同的打法,同样的追求,那就是以品类创新拉升品牌竞争着力点,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则是指引逐梦者不迷航、不偏向的闪亮“灯塔”。

辉煌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需要一代一代接力奋进。塑造烟支的“分离轮”还在不停转动,逐梦远方的脚步永不停歇,中国烟草正在不断探索创新中拥抱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